一、產品介紹
用途:用于椰毒假單胞酵米面亞種的選擇性增菌培養。
原理:馬鈴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氮源、碳源、維生素和生長因子;葡萄糖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能源和碳源;龍膽紫可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;氯霉素可抑制除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的大部分細菌生長。
二、菌種特征
1、生物學特性
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(Psedomonas cocovenenanssubsp.farino fermentans)是我國發現的一種食物中毒菌,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(Burkholderia gladioli)的一個病原型。為革蘭氏陰性桿菌,長2.5 μm-3.0 μm,寬0.5 μm-1.0 μm,呈桿狀、球桿狀或稍彎曲,兩端鈍圓,無芽胞,有鞭毛。本菌為兼性厭氧,但易在表面生長。最適生長溫度為37℃,最適產毒溫度為26℃。pH5-7范圍內生長較好。
2、流行病學特點
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存在于發酵的玉米、糯玉米、黃米、高梁米、變質銀耳以及周圍環境中,它是酵米面及變質銀耳中毒的病原菌。該菌產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是其致病原因。該食物中毒的主要癥狀,開始患者感到上腹部不適,少數出現腹瀉、惡-心、嘔吐,嘔吐物多為咖啡色,嚴重者出現黃疸、昏迷、四肢抽搐、少尿、血尿、便血和尿潴留,呈現休克而死亡。目前尚無特-效的治療辦法。
三、培養基配方(g/L)
馬鈴薯浸出粉 | 6.0 |
葡萄糖 | 20.0 |
龍膽紫 | 0.01 |
氯霉素 | 0.02 |
pH7.0±0.2(25℃) |
四、試驗方法
1、稱取本品26g,加熱溶解于1000mL蒸餾水中,分裝試管,121℃高壓滅菌15分鐘。
2、將質控菌株接種到培養基中。
3、放置于36℃±1℃需氧培養48h。
五、結果觀察
接種以下質控菌株,放置于36℃±1℃需氧培養48 h。結果如圖1所示。
質控菌株 | 菌株編號 | 接種量(CFU) | 生長情況 | 其它特征 |
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 | / | 10-100 | +++ | 渾濁 |
圖1 GVC增菌液的微生物質控結果
注:本文屬海博生物原創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